日期:2022-4-15(原创文章,禁止转载)
那年秋天,她在厦门一家电子公司打工。
年关将至的时候,母亲接二连三给她发了好几封电报。每封内容清一色的“母病危,速回。”
接到电报的她,并没有同事们想象中的那般焦虑和忧伤。相反,每次收到母亲发来的电报时,她都会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:“烦死了!真是!”
那些电报,她一次也没有回,更没有像母亲要求的那样“速回”。每一封电报,她都在看完之后随手一撕就扔进了公司的“字纸篓”里。
这样的次数多了,同事们都笑她是不是因为“逃婚”出来,才会这样被母亲逼着回去。要不然,谁收到母亲发来的“病危”电报,会无动于衷呢?
是的,她不是铁石心肠的女孩,也不是不懂母亲给她发来电报的真正用意,又怎么会真的无动于衷呢?只是那时也许太年轻,根本看不到今后人生途中要走的路,所以母亲的一片苦心她并不能真正理解。
自小,她就是母亲心中的“希望”。小学到初二,她的成绩一直就很好,年年“三好学生”都有她的份。后来,因为转学到陌生的县城,环境的不熟悉和学习的不努力,她的成绩一下子就掉到了“谷底”。那年的中考,她不仅没能像别的同学那样进入当时人人羡慕的“师范”或者是“卫校”,就连最基本的高中也差那么半分而只能进入当时所谓的最差的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”就读。
原本职业高中也是有考入“农校”的可能,同样能圆了自己跳出“农门”的愿望,也可了却母亲“望女成凤”的一片苦心。
然而,愿望是美好的,要实现却是很难。高中几年,她不知是自己没跟上好的同伴,还是自己命就该如此。似乎真是应了那句“职业学校的学生除了谈恋爱,还会干什么?”高一开始,不断的就有认识的不认识的男生疯狂地给她写信,吓得她是魂飞魄散,几年的高中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不敢回忆的过往。自然她也就被甩在了“农校”之外。
好在那时开始有同学陆陆续续去到厦门打工,高考结束后,她也毫不例外地选择了出去。因而才有了开头那样母亲发来电报催她回去再复读的事情。
如今,已是不惑之年的她终于明白当年母亲给她发出每一封电报时的心情。那时她的家乡在偏僻的农村,每发一封电报,母亲都要徒步走十多里的山路,去到当时的乡镇邮电局,待到给她发完电报后,又要徒步十多里山路才能回到家。在原本一天时间就很短的冬天里,母亲通常是早出晚归才能给她发出一封电报。她至今还记得,那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。她想母亲也一定是雨雪无阻地走在那条山道上,用那种恶毒的诅咒自己的语言来“骗”她回家。在没有收到她只言片语的回复后,母亲又该是多么的伤心和绝望。
也许在每个母亲的心底,永远记住的都是自己儿女最优秀的一面。因为她的母亲至今还在后悔当初没能叫回她来让她去再读书的事,母亲也还时常念叨:“是我没让她再去读书,要不,她一定能考上学校。”
其实,母亲哪里知道,她很早就不再是那个优秀的女儿,她的青春一直就在迷茫中慢慢地消逝而去……
癫痫病大发作的危害怎样治疗神经性痫病安徽癫痫病到哪看好